首页 迎新网
i  

树礼书院SHULI COLLEGE

【书院优秀毕业生】廖琬凝

2020-11-09 11:57:16

廖琬凝

image.png

非典型化学系毕业生

 

毕业去向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设计学院建筑系

 

 

 

 

Storytelling

 

 

 

“隔行如隔山”之言,耳熟能详,其艰难在于需要义无反顾地迈出那一步,并坚定地在这条人迹罕至的道路勇往直前。来自树礼书院的廖琬凝却在毕业之际,决定从化学跨越到建筑,并叩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专业大门。

今天,我们决定走进她,聆听她的故事。

image.png 

  图为南科师生同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MV截图  

 

 

 

01

 

        梦的起源  

在进入大学之前,廖琬凝就与建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2015年,《梦想改造家》节目中,建筑设计师王平仲的房屋改造作品《夹缝中的家》,成为她梦想的起源——如夹缝一般狭窄的空间内,尽容下了五口之家,惊叹建筑美学的魅力之余,也让廖琬凝意识到,一位建筑师的使命,也许便在于给普通人带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有关建筑设计的梦想,也从此在廖琬凝的心里扎下了根。

然而因为自己当时对建筑系并不了解以及建筑系是家长老师口中的“夕阳学科”,她决定尝试自己另一个喜欢的专业——化学,于是廖琬凝报考了南科大,进入化学系学习。然而埋在心里的梦想并没有因此而沉寂,她在课余的时间阅读了大量建筑系的书籍,自己在网上上课并且看了一些国外建筑的案例……几乎完全在自学的情况下完成了建筑方面基础知识的学习。

此时建筑学对她来说只是一种爱好,跨专业的艰难、前途的未知与迷茫,一直让她难以下定决心选择真正踏上建筑设计这条路。而心怀热爱,便处处事事藏着热爱。廖琬凝抓住南科大为本科生开设公选课的机会,在大二大三时选修了许多和建筑有关的选修课,也在这一过程中,结识了后来成为她坚定地走上建筑设计专业道路的引路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学会青年会士——刘妍老师,并连续在他的课程中学习了三个学期,而从这时开始,这场跨越的旅途就正式启程了。

刘妍老师的研究方向之一为编木拱桥,授课也多属于建筑历史学,虽与廖琬凝向往的建筑设计专业有些偏差,却是廖琬凝在这所未开设建筑学专业的理工科大学里,所不可多得的“宝藏”。这些公选课要求严格,需要学生对建筑学作一定的深入了解,并且写出有质量保证的论文,廖琬凝的作业也在刘妍老师的指导与建议下修改了很多遍。这些课程让她接受了一定的建筑学训练,对建筑学的理解不再是像曾经那样仅仅是业外人士的猜测。而为了更了解建筑学,她主动担任了刘妍老师参与的项目的学生助理,并且连续做了一年半。

廖琬凝直言,在这门课程上自己投入的时间恐怕比自己的化学专业课还多。

image.png

  图为廖琬凝在刘妍老师指导下做的编木拱桥模型  

 

 

 

 

02

 

          抉择与坚持  

“只要你想做,只要你有勇气去做,你会觉得老天都在帮你。”

 

回忆起过去的一幕幕,廖琬凝是这么说的,而这来自“天”的“馈赠”,源于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周围的人——家人、朋友、老师们都支持着我,鼓励着我。”

 

直到今天,廖琬凝都十分感谢刘妍老师以及周围许许多多给予她支持和帮助的人。在大一大二时她不断地转换着方向,做了很多的尝试,才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建筑学,然而这更像是一场回归,从起点到终点,唯一发生变化的,便是把朦胧的梦拉进现实,把“想到”变成了“做到”。

在刘妍老师的介绍下,廖琬凝参加了北京世界博览会的实习,在寒假跨越千里前往北方,于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中在工地工作,难以适应的气候与旅途的辛苦夹杂在一起,一度让她发了高烧……

 

“很累,很辛苦,但是又很开心。因为我在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学到了很多事情。”

 

在那之后,廖琬凝了解到了国外大学的建筑系交流项目,知道了国外一些大学可以跨专业报考硕士,这让她更加坚定地要学习建筑学。因为南方科技大学没有建筑学,所以也没有相对应的国外交流项目,她只好自己去报名,规划行程,完成这些“孤独”的求学之旅。然而,跨专业申请并不容易,廖琬凝从没有接受过建筑系的专业训练,与在本科阶段已接受建筑学专业训练的学生竞争,不仅要克服自己的心理压力,更要想尽办法脱颖而出。廖琬凝的优势就在于她的经历——本科在化学系学习。在这个各学科交叉不断的时代,建筑学专业的导师们都很乐意自己的团队中出现其他学科成员的身影,他们认为,这些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思维不会被单一的建筑学所局限,有着更开阔的视野与崭新的思路。

借着这个优势,廖琬凝顺利地进入了建筑学的暑期交流项目,也在求学的路上越走越远。

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建筑系,她接受到了真正的建筑学训练:设计,画图,建模……从早到晚,就在工作室里一间小小的桌子上度过;用半个月的时间学完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用车床、软件去完成自己的绘图、建模;每个星期一次pre,并在学期的最后再次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是和南科大选修课上完全不同的体验,非常繁忙。有时候她不得不将吃饭的时间安排到上课时,有时候通宵没有完成的建模她在回到学校之后继续寻找材料完成……

这些任务非常繁重,但是廖琬凝并不觉得累。

 

“在那之前,所有的麻烦都是别人安排的,而在这时候,所有的麻烦都是自己找的。”

image.pngimage.png

 

  图为廖琬凝在UCLA做的第一个作品  

    ——《WHAT ABOUT VIEW

 

 

 

 

03

 

          逢山开山,遇海平海  

国外的求学经历更加坚定了廖琬凝转换专业的想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难关都被克服了。专业的跨越其实也并没有多么简单,这意味着要同时进行两个专业的学习,而且还要面对未知的未来。

 

“担心过自己会失败,得不到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也担心自己的这个选择是错的。”廖琬凝坦言。

 

因为对建筑的学习导致廖琬凝没有将所有的精力放在化学上,她的专业成绩并不拔尖。在大四最后的时间里,她有着焦虑与不安:在自己的身边,甚至在国内,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像她这样从化学系直接跨越五年本科学习而直接进入建筑系的人。这种焦虑也随着毕业的临近而感到越发的明显,她知道这是一次拼搏,因为没有任何保底的学校,不知结果如何,只能孤注一掷。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人难以完成这样惊人的跨越。

 

但是这并没有让她放弃自己的选择,而最终,多个海外建筑院校寄来的offer也证明了她成功的把梦想变为了现实。

 

在采访的最后,笔者向廖琬凝询问了最后一个问题:“您如此巨大的专业改变是否意味着在本科学到的内容于今后没有什么意义?”

 

“其实化学的学习对建筑学并不是没有任何意义,这是一种学科的交融。当带着化学的背景进入建筑系,就有了与他人完全不同的经历:我能在物质能量的循环中,化学分子的结构里找到建筑的元素,它那翻转变幻与扭曲就有着建筑的影子。”廖琬凝如是说。

 

这是两个学科的交融所创造出的不同,而在这个提倡学科交叉的时代,相信廖琬凝的经历能让她在建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祝愿所有的同学,找到自己兴趣之所在,能够去选择,能够去坚持——哪怕阻碍如山,也挡不住热爱。

 image.png

  图为廖琬凝拍摄的化学实验室  

 

 

 

 

 

你追逐梦想的样子真美

 image.png

 廖琬凝在UCLA参加

  建筑系项目的Final Pin Up前的图纸准备

 

image.png

廖琬凝在UCL Bartlett建筑系学院

做模型准备用来拍stop motion video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为廖琬凝的部分建筑类作品  

image.png

image.png 

图为廖琬凝的部分摄影&绘画作品  

 

 image.png

写在最后

image.png

感谢人文社科荣誉学会青年会士刘妍老师对我一直以来的帮助,谢谢化学系谢小江老师对我转专业的支持和鼓励,也感谢化学系对我这位非典型化学系学生的包容:)谢谢唐际根老师让我有参与社科中心考古研究项目的机会、树礼书院的李辉老师以及其他老师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特别感谢孙琰同学的一路相伴~

未来南科大的同学们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书院与院系也会更加的包容和支持大家的多元化发展。

时刻记得、坚信你的珍贵,未知值得探索,请睁大眼睛,慢慢的走吧。

 

——16级化学系  廖琬凝

image.png

END


返回